【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】太平白酒获“非遗”
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
今天是大年初四,又称羊日,俗话说“三羊(阳)开泰”,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。
要迎接灶神,自然离不开美酒。而真正的好酒,不光贵在取材,精在技艺,胜在品质,还要沾染点文化的气质。美酒穿肠过,文化心中留。2020年,太平烤酒坊“太平白酒酿造工艺”被正式列入第六批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(非遗申报片)
(南充新闻综合频道太平白酒特别节目)
本文由“壹伴编辑器”提供技术支持
一瓶酒如何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?
太平白酒酿造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,其独特酿制技艺传承至今已有三百余年,主要包含选料、浸泡、初蒸、焖水、煮粮、复蒸、出甑、降温、下曲、入箱、出箱、发酵、蒸馏等上百道工序,均属手工技艺。
酿酒师以看、闻、摸、捏、尝等感官经验掌握,遵循“稳、准、匀、适、勤”的技艺准则,采用“续糟发酵、混蒸混烧、固态低温发酵”工艺,经混合蒸粮、分级取酒、陶缸储存,传承至今。
一杯太平白酒传递了人们的情感,也寄托着民族的希望。
据西充县志记载,1945年,国共重庆和平谈判期间,民盟中央执行委员兼民盟重庆支部主任委员鲜英在私宅“特园”与民盟中央主席张澜用“小磨井作坊烧酒”泡制的“枣儿酒”招待主席、周恩来、王若飞等中共代表,主席品尝过后,连声称好。从此,“煮酒论英雄·天下享太平”的故事成为美谈。
本文由“壹伴编辑器”提供技术支持
扫描二维码
获取更多精彩
太平烤酒坊

